马鞍山房房网独家 对于如今的购房者来说,“公摊”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词。人们往往一听到低公摊就好感倍增,一旦见到公摊的数值较大,就敬而远之。事实上,关于公摊,人们有很多误解,以下这些关于公摊的“潜规则”,买房前你一定需要了解。
什么是公摊
公摊指的是每套(单元)商品房应当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,这部分面积的产权归整栋楼购房人共同所有,购房人按照法律法规对其享有权利并承担责任。
要计算公摊,分以下两个步骤:
分摊系数=(总建筑面积之和—套内建筑面积之和)/套内建筑面积之和
公摊=分摊系数*套内建筑面积
简单来看,如下图所示:
关于公摊 这些误区必须澄清
1.公摊并非越小越好
对于公摊而言,如果面积太小,则公共空间如楼梯、电梯面积、大堂等都会受到影响,如此都会在美观度、舒适度以及方便度上有所影响。就以电梯为例,试想如果一栋高层的电梯不足够大或者不足够多,那么在上班高峰期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!
2.高得房率≠公摊面积少
换言之,公摊小不代表公摊面积少。如今不少户型都会赠送地下室、阳台、入户花园、飘窗等等,这部分面积也是需要计入实用面积的,由此,得房率大大提高,公摊也就相应地降低了,但公摊面积并未因此改变。这一点需要搞清楚。
3.购房时需要注意公摊比
购房者有权利要求开发商出示公摊面积明细表,包括整栋建筑面积、整栋总套内面积等基本数据。合同里关于公摊的描述越详细对购房者越有利。
4.赠送面积VS公摊面积
关于高赠送的户型,有人认为是捡了大便宜,也有人认为仅仅是开发商的为宣传的营销手段。那么,赠送面积究竟应该如何看待?它与公摊面积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?
以马鞍山某楼盘为例:
住宅信息网上提供的某楼盘信息